蛋白C预测外科ICU患者死亡风险的初步研究
【出 处】:
【作 者】:
【摘 要】目的评价抗凝标志物蛋白C(PC)及其他凝血相关指标预测外科ICU患者死亡风险的能力。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,纳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1年8至12月252例外科ICU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,检测其凝血、抗凝及炎症相关指标,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、凝血酶原时间、纤维蛋白原含量、D一二聚体含量、纤溶酶原活性、PC活性、抗凝血酶活性、血栓调节蛋白含量、c反应蛋白含量。同时获取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(APACHEⅡ)评分等相关临床信息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、Kruskal—Wallis检验及曼.惠特尼u检验比较存活组、死亡组与健康对照组问上述各指标的差异;各指标预测能力评价采用ROC曲线下面积;评估ICU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。结果入院28d后存活患者与死亡患者的Pc活性分别为(70.24±22.7)%和(48.64±29.8)%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t=2.84,P〈0.01);APACHEⅡ评分分别为(21.04±8.2)分和(29.5±10.9)分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t=-2.51,P〈0.05);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(t2.94±3.5)s和(18.84±10.2)s,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t=-2.13,P〈0.05);PC活性与APACHElI评分联合预测外科ICU患者死亡风险准确性高于其他指标(曲线下面积=0.806);在校正了一些凝血参数和患者临床特征的影响后,Pc活性〈47.5%[OR:6.40,95%可信区间(CI):2.526~16.216,P〈0.001]与APACHEⅡ评分(OR=1.123,95%CI:1.012—1.250,P〈0.05)为外科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。结论PC活性降低预示外科ICU患者死亡风险增加,与APACHEⅡ评分联合应用可更准确地评估患者预后。(中华检:验医学杂岙,2013,36:339-342)
相关热词搜索: 重症监护病房 蛋白质C 生物学标记 死亡 危险因素 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
上一篇:酶法测定糖化白蛋白的方法性能验证及其初步临床应用
下一篇:HBVDNA定量与基因分型双重分子信标实时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